2020年度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按照《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陕财办绩〔2020〕9号)规定,2021年4月至7月,陕西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陕西省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重点项目资本金注入、“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共计安排47,020.00万元,省财政厅已全额拨付至各项目单位。2020年底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基本全部签订,为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改革任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支持陕汽集团“车身涂装生产系建设项目”等7个项目建设,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中,在保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妥善解决了政策性破产企业一次性安置的部分困难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各市区信息系统建设,为年度和月度企业财务信息统计报送顺利完成提供强力支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及其他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确保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资本金注入: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中,在保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省属企业项目建设;
2.“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支持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3.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处理:①妥善解决政策性破产企业一次性安置的部分困难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问题;②支持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补助,确保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水平;③支持市区信息系统建设,为年度和月度企业财务信息统计报送顺利完成提供支持。
二、综合评价结论
评价小组在项目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现场调研以及分析评价基础上,依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分,陕西省2020年度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92.00分,评价等级为“优”。具体评分见下表:
项 目 |
决策指标 |
过程指标 |
产出指标 |
效益指标 |
得分合计 |
标准分值 |
20.00 |
20.00 |
35.00 |
25.00 |
100.00 |
评价得分 |
19.00 |
17.80 |
33.00 |
22.20 |
92.00 |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项目决策指标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三方面内容,共细化为6个三级指标,权重分20分,实际得分19分。
1.项目立项(满分8分,实得8分)
(1)立项依据充分性(满分4分,实得4分)
①陕西省2020年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立项依据充分性:本项目立项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4号)等文件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项目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未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
②本次抽取的重点评价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性:
本项目根据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促投资、稳增长等要求,重点支持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省属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在保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省属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资本金注入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设立本项专项资金,立项依据充分。
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立项程序规范性(满分4分,实得4分)
①陕西省2020年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立项程序规范性:
陕西省2020年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审批文件、材料符合相关要求。
②本次抽取的重点评价项目立项程序规范性:
项目事前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陕西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于2020年9月17日组织进行了项目评审,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可行性,立项程序规范。
经评价小组核查,各项目立项程序规范,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绩效目标(满分7分,实得6分)
(1)绩效目标合理性(满分4分,实得4分)
本项目设定有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相关性,项目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本次评价抽取的4个重点评价项目中,绩效目标均设置合理,均根据评分标准,此处得4分。
(2)绩效目标明确性(满分3分,实得2分)
经查,本项目绩效目标表中将绩效目标分解为较为具体细化的二级绩效指标,项目任务相对具体,任务数量明确,与绩效指标相对应。但部分绩效目标没有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没有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根据评分标准,此处扣1分,得2分。
3.资金投入(满分5分,实得5分)
(1)预算编制科学性(满分3分,实得3分)
经查,本次重点评价的项目预算符合《预算法》等法律规定,预算经过科学论证,预算额度测算依据充分,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陕西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陕财办资〔2020〕134号),各省属企业按照申报要求填报绩效目标,根据项目规模和所需资金量申请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综上,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2)资金分配合理性(满分2分,实得2分)
经查,本次重点评价的项目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科学分配资金,资金分配额度合理,与项目单位实际相适应。
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省财政厅拨付项目资本金10,000.00万元,支持陕汽集团“车身涂装生产系建设项目”等7个省属企业项目建设。各省属单位先按照《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陕财办资〔2020〕134号)文件要求,填写项目申报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于2020年9月17日组织进行了项目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扶持的项目,并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确定支持的资金额。综上,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2分。
(二)项目过程情况
项目过程指标主要包括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内容,共细化为6个三级指标,权重分20分,实际得分17.8分。
1.资金管理(满分11分,实得9.8分)
(1)资金到位率(满分3分,实得3分)
本项目涉及总资金47,020.00万元,根据项目自评报告,省财政厅已将专项资金47,020.00万元全部拨付至各项目单位。本次重点评价抽取的4个子项目涉及总金额19,937.37万元,经评价小组核查,省财政厅已将专项资金19,937.37万元全额拨付到位,资金到位率为100%,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2)资金使用率(满分4分,实得2.8分)
本项目涉及总资金47020.00万元,根据项目自评报告及评价小组核查各项目单位财务凭证,截止2021年4月30日,各项目单位实际总支出金额为44217.15万元,项目单位资金使用率为94.04%,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2.8分。
表4-1:各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类别 |
专项资金 |
已使用专项资金 |
专项资金结余 |
专项资金使用率 |
1 |
国企改革 |
10,000.00 |
7197.15 |
2802.85 |
71.97% |
2 |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
35,273.63 |
35,273.63 |
0.00 |
100% |
3 |
专项资金补助 |
1746.37 |
1746.37 |
0.00 |
100% |
综合资金使用率 |
|
|
|
94.04% |
(3)资金使用合规性(满分4分,实得4分)
本项目涉及总资金47,020.00万元,本次评价抽取的4个子项目涉及总金额19,937.37万元。经评价小组核查,项目资金使用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18〕25号)、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财办资〔2020〕100号)等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未发现专项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虚列等情况。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组织实施(满分9分,实得8分)
(1)管理制度健全性(满分4分,实得4分)
陕西省财政厅于2020年10月26日印发《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财办资〔2020〕100号),各项目单位均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业务管理制度,其中:陕西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公司制定了专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制度执行有效性(满分4分,实得4分)
经查,本项目实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齐全并及时归档。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落实到位,项目进行过程中未进行调整。单位均按照专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公司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等手段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3)绩效自评合理性(满分1分,实得0分)
经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各国有企业未按照《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财办资〔2020〕100号中第四章第十一条“项目单位应按照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合理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总结报告和绩效自评报告,报送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规定按时提交绩效自评报告。根据评分标准,本项不得分。
(三)项目产出情况
项目产出指标主要包括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三方面内容,共细化为10个三级指标,权重分35分,实际得分33分。
1.产出数量(满分12分,实得12分)
(1)支持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个数(满分4分,实得4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促投资、稳增长等要求,陕西省财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向相关企业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7家省属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户数(满分4分,实得4分)
陕西省2020年计划进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80.00万户。经评价小组核查,截止2020年年底,“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户数为供水122.53万户,供电116.91万户,供暖89.34万户,供气85.55万户,分离移交物业124.18万户。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3)补助资金发放覆盖率(满分4分,实得4分)
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产出质量(满分19分,实得18分)
(1)支持国有企业符合度(满分7分,实得7分)
评价小组核查相关申报、审批资料,项目前期准备资料齐全,专项资金紧扣资金支持范围,未发现不合规现象。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7分。
(2)“三供一业”社会化管理程度(满分4分,实得3分)
经评价小组现场调研,陕西省2020年度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拨付后,项目完全由项目单位自主实施,项目后期建设监管不足。“三供一业”项目已完成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协议的签订工作,但截止2021年4月底维修改造未整体完工,维修改造工程存在施工进度缓慢。经实地了解,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移交改造工程量大且密集,加之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受接收单位维修改造施工能力限制,在“三供一业” 央企与省企工期任务集中排期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完成维修改造的施工任务。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3)企业和行政事业年度和月度报告质量达标率(满分8分,实得8分)
经查,企业和行政事业年度和月度报告保质保量完成,数据准确无误,省企业决算和月报,行政事业资产报告等工作,均受到财政部通报表彰。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8分。
3.产出时效(满分4分,实得3分)
项目完成及时性(满分4分,实得3分)。
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个别项目因在公司内建设,生产经营与项目建设交叉开展,加之环保部门实施禁土作业,土建停工,存在建设滞后。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四)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三方面内容,共细化为6个三级指标,权重分25分,实际得分22.20分。
1.社会效益(满分13分,实得12分)
(1)推动国企转型升级(满分4分,实得3分)
本项目的实施,在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发展,推动国企转型发挥了作用。截至目前,项目均处在建设期间,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效果完全体现尚需时日。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2)社会不稳定事件发生率(满分5分,实得5分)
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的使用,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的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未发现与本项目相关的社会不稳定案例,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5分。
(3)促进实现“六稳”“六保”(满分4分,实得4分)
项目紧扣“六稳”“六保”,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分。
2.可持续影响(满分6分,实得6分)
(1)发挥国企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满分3分,实得3分)。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分3分,实得3分)
本项目实施后,“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进行社会化运行,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参与到正常的市场竞争中,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3分。
3.满意度(满分6分,实得4.2分)
服务对象满意度(满分6分,实得4.2分)。
评价小组针对国有企业改革项目涉及国企员工发放问卷73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经统计,非常满意64份;比较满意8份;一般1份;评价小组针对涉及“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小区居民发放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经统计,非常满意13份;比较满意17份;一般8份;比较不满意2份;不满意2份。根据评分标准,本项得4.2分。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发挥国企主力军、生力军的重要作用
省国企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技改项目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实现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发挥了国有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生力军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紧扣资金支持范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省级国企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重点支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的资金,要求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资金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项目资金申请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紧扣资金支持范围。为加强和规范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陕西省财政厅印发了《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西国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物资产业集团、陕西秦川物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了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沉重、国有企业职工安置等改革遗留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持续健康发展的较大障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绩效目标明确性不足,且各项目单位均未按要求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项目各实施单位未按照《陕西省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财办资〔2020〕100号)第四章第十一条“每年2月底前报送上年度资金使用绩效自评报告,报送省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规定。在填写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中的个别绩效目标时,部分指标表述过于笼统,没有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2.“三供一业”项目分离移交后施工进度缓慢,影响有效社会化管理。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对于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实际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来看,“三供一业”项目已完成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协议的签订工作,截止2021年4月底,维修改造整体未完工,工程存在施工进度缓慢。经实地了解,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合同中并未约定具体施工改造完工时间;二是移交改造工程量大且密集,加之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影响,受接收单位维修改造施工能力限制,在“三供一业” 央企与省企工期任务集中排期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完成维修改造的施工任务。
(二)有关建议
1.重视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上级单位及省财政厅与项目实施单位积极沟通,以便更好地把握绩效管理工作方向,通过编制相关制度、建立工作机制、参加政策学习、组织内部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增设工作职责等手段,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提升企业对于专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管理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运行机制,编制绩效目标,应从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表述。不能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2.加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监管,保证实现有效社会化管理。
系统建立项目后期监管制度,对于预期效益能否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建议业务主管部门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加强施工改造监管,统筹考量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合理安排移交改造工程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以优质、高效实现项目预期绩效目标。
(此件主动公开)
陕西省财政厅2020年度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打分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