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称 ] | 2009年一季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 ||
---|---|---|---|
[ 索 引 号 ] | 1161000001600062XD/2009-00008 | [ 发文日期 ] | 2009-06-02 |
[ 发布机构 ] | 省财政厅 | [ 发布日期 ] | 2009-06-02 15:19:39 |
2009年一季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财政收入情况
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8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8.23亿元,增长1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5.72亿元,增收20.53亿元,增长16.4%;上划中央四税完成136.96亿元,增收7.7亿元,增长5.96%。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71亿元,增收4.95亿元,增长12.16%。
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地方25%部分)完成27.56亿元,增长6.58%;营业税完成40.37亿元,增长1.56%;企业所得税(地方40%部分)完成11.76亿元,下降13%;个人所得税(地方40%部分)完成7.52亿元,增长2.49%;非税收入完成29.05亿元,增长81%,(主要是两权价款等一次性收入增加较多)。
一季度,我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主体税收收入增速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二是能源、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相关行业收入出现较大减收;三是增值税转型、储蓄利息所得税停征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显现。
全省财政支出情况
一季度,全省财政支出完成2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5.45亿元,增长50.54%。省级财政支出完成96.36亿元,增加38.09亿元,增长65.36%。
全省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支出45.35亿元,增长45.49%;科学技术1.01亿元,增长41.64%;文化体育与传媒4.43亿元,增长61.41%;社会保障和就业72.18亿元,增长69.29%;城乡社区事务14.92亿元,增长70.11%;农林水事务21.26亿元,增长57.6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1.52亿元,增长33.94%。支出增幅较高,主要是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抓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及时拨付财政资金,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
1—3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11.1%,增速分别较1月和2月提高2.94和0.85个百分点。收入增速回升,主要是受非税收入快速增长拉动,税收收入仍低速增长,由此导致地方收入增幅高于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3月份,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4%,增速分别较1月和2月提高9.43和5.95个百分点;全省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增长5.96%,增速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10.4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
(二)主体税收继续低速增长。1—3月份,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6.67亿元,增长6.9%。各项主体税收继续低速增长,除营业税增速较上月略有回升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收增速均有回落。1—3月份,增值税(地方25%部分)完成27.56亿元,增长6.58%,增速较1月和2月分别回落12.51和4.2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地方40%部分)完成11.76亿元,下降13%,降幅较1月和2月分别增加8.2和7.05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地方40%部分)完成7.52亿元,增长2.49%,增速较上月回落3.02个百分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成品油、有色金属等行业收入出现较大减收;二是电力行业在煤价仍处于高位,电价长期没有相应调整的情况下,盈利水平下降较多;三是自去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由火热转为低迷,企业利润随之下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大幅减收;四是增值税转型、储蓄利息所得税停征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显现。营业税呈现低速增长、增速略有回升的态势,1—3月份,营业税完成40.37亿元,增长1.56%,增速较1月和2月分别小幅回升0.24和0.79个百分点。营业税低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商品房成交量大幅萎缩、煤炭运输量下降较多的影响,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营业税出现减收,从市区看,主要反映在西安市营业税减收较多。
(三)非税收入拉动作用明显。面对主体税收低速增长的严峻形势,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努力以非税收入增收弥补税收收入增速回落带来的增收缺口。1—3月份,全省非税收入完成29.05亿元,增长81%,增速比税收收入增速高出74.1个百分点;增收13亿元,增收额占到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收总额的63.32%,拉动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3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主要非税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两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项收入完成13.06亿元,增长1.36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03亿元,增长47.59%。
(四)重点行业、企业税收贡献差异明显。分行业看,煤炭、石油、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税收快速增长,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税收则减收较多,重点税源行业税收增长情况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1—2月份,煤炭行业实现税收2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1.44亿元,增长85.59%,主要是煤炭价格稳中趋升;石油行业实现税收31.44亿元,增长24.78%,主要原因,一是石油产量稳定增长,二是长庆集团入库上年清缴税款较多(但是企业间不平衡,延长集团税收下降较多),三是开征燃油税形成增收;建筑业实现税收9.12亿元,增长18.94%,主要是受固定资产强劲增长的拉动;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16.64亿元,增长23.27%,主要是受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的拉动。但同时受市场疲弱、价格下跌及减收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等重点税源行业出现较大减收。1-2月份,房地产业实现税收6.4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2.72亿元,下降29.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7.8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业实现税收2.31亿元,减收4.09亿元,下降63.9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7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税收17.48亿元,减收1.7亿元,下降8.8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2.89个百分点。
(五)市区收入增速悬殊较大。1—3月份,市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合计完成100.01亿元,增长18.45%,增幅较1月份提高9.25个百分点。11个市区中,榆林(↗35.07%)、咸阳(↗32.29%)增速在30%以上,增速在各市区中位居前两位;西安(↗18.62%)、铜川(↗15.43%)、宝鸡(↗21.29%)、渭南(↗20.87%)、安康(↗19.82%)、商洛(↗13.05%)、杨凌(↗24.82%)等7市区收入增幅在10%—30%之间;延安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5%,主要是延长集团受石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上缴企业所得税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下降较多。汉中市受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税源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地方财政比去年同期下降13.24%,增速与榆林市相比相差48.31个百分点,市区间收入增速悬殊较大。
(六)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切实加快资金拨付,保证重点支出需要。1—3月份,全省财政支出2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5.45亿元,增长50.5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4.59个百分点。在财政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教育支出45.35亿元,增长45.49%;科学技术1.01亿元,增长41.64%;文化体育与传媒4.43亿元,增长61.41%;社会保障和就业72.18亿元,增长69.29%;城乡社区事务14.92亿元,增长70.11%;农林水事务21.26亿元,增长57.64%;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1.52亿元,增长33.94%。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财政减收政策密集出台的影响下,今年1—2月份,我省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主体税收及部分市区收入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对此,省财政厅党组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了财政、国税、地税的财税联席会、市区财政局长座谈会和省级相关经济部门参加的财经形势分析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了解、预测收入运行情况,进一步落实收入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确定了“税收短收非税补、政策减收征管补”的加强收入组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确保收入均衡增长的目标和要求。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1季度,全省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升。但从结构看,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非税收入拉动,主体税收的增速仍在回落;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价格继续低位徘徊,影响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同时,随着增值税转型、停征储蓄利息所得税等政策性减收效应的逐步显现,在去年收入增速前低后高、基数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后期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难度很大。对此,我们将密切关注财经形势和收入走势,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挖掘潜力,强化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一是加强与统计、发改委、工信厅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联系,深入分析我省经济运行态势及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加强与税务和市区财政的联系,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和市区预算执行分析会,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收入征管部门和各市区强化收入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稳定增长。三是强化厅领导包市抓收入责任制,深入基层,了解税源情况,分析收入形势,督促市县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四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组织人员,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掌握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重点产品的产量、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增强收入分析、预计的准确性。五是按照保发展、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加快资金拨付,加强财政与金融的融合,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