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

[ 名 称 ] 陕西省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
[ 索 引 号 ] 1161000001600062XD/2009-00003 [ 发文日期 ] 2009-05-13
[ 发布机构 ] 省财政厅 [ 发布日期 ] 2009-05-13 15:18:18

陕西省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关于陕西省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在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 刘维隆

一、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根据
  2004年12月份月报统计,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4155492万元,占预算的119.1%,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48464万元,占预算的117.1%,增长21.2%。2004年全省财政支出510208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1%。

2004年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976304万元,占预算的119.2%,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0623万元,占预算的115.3%,增长21.6%。2004年省本级财政支出225605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8%。

2004年全省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41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4.8亿元,双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财政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调整和完善了省以下财政体制,调动了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实施“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激发了市、县政府做大“蛋糕”,增加收入的热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支持“三农”力度大、政策实,农民得到实惠多。全省共减免农业税收6.3亿元,农民人均减负25.9元;向32个粮食主产县拨付直补资金1.4亿元,受惠农民增加367万户,户均增加收入41.3元;拨付地膜玉米补贴资金3500万元,拨付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000万元,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落实资金2.8亿元,支持贫困地区“普九”教育和“两基”攻坚,下达教育专项经费8404万元,向农村109.3万名贫困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对39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减免了杂费和寄宿生生活费。
  ——事关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省财政拨付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增长43.4%,全省连续5年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当年工资基本不拖欠的目标。拨付养老金75.7亿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拨付资金14亿元,保证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低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争取中央专款补助同比增长20.6%。争取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赠款、优惠贷款,重点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不断加强。

二、2005年财政预算安排
  200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4642735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2314331万元,比2004年增长14%;2005年全省财政支出安排4057984万元,比上年增长25.5%。2005年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28050万元,增长13%;2005年省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012841万元,增长19.1%。

三、2005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贯彻稳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稳健财政政策的科学内涵,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大力组织收入,狠抓增收节支。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严格依法征税,确保全年各项收入任务的完成。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水电费、出国考察培训费、公务用车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搞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卫生等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零税负。积极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化解乡村债务等配套改革。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切实加大教育支出,重点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的经费投入。在保证省财政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市县财政也要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教育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做好11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推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四)通过“三完善一建立”,积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一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省市财力要进一步向县乡倾斜。二是完善省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乡工资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三是完善“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奖励办法,调动各级政府增收理财的积极性。四是建立“三奖一补”政策,对困难县增加税收收入、市对县乡增加财力补助、困难县精简机构人员、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消化以前年度拖欠工资的县给予补助,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省、市财政要尽可能多的筹集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继续做好企业困难职工、军转干部援助、城市无着落人员救助等工作,多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分忧解难。

(六)稳步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扩大市、县实施范围,提高财政和部门、单位的理财水平。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改革机关单位工资制度。
  (七)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管。强化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