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答:PPP项目包装难点及应对措施

[ 名 称 ] 政策问答:PPP项目包装难点及应对措施
[ 索 引 号 ] 1161000001600062XD/2022-00154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省财政厅 [ 发布日期 ] 2022-07-11 13:22:44

政策问答:PPP项目包装难点及应对措施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陕西省财政厅PPP中心结合全省财政系统开展的“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组织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的重要业务工作、流程、规范等开展系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问题解答,推进全省PPP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学谋划包装PPP项目,是PPP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PPP项目的前期包装与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区域市场经济情况、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事项紧密相关,各环节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对项目是否能够落地并有效、规范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自2017年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多项规范文件,对PPP项目准备、采购、执行等阶段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但PPP项目在包装策划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项目的优化筛选、边界条件设置及调整机制设置、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等难点问题。本期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甘立健就项目包装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请供参考。     

【问】如何筛选形成PPP项目实施清单?

【答】各地方政府可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结合财办金〔2017〕92号、财金〔2019〕10号文等规范文件的指导精神,统筹发展和能力,深入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初步形成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重点项目清单,避免盲目推进、提高投资效率。若采用打包的形式将多个子项目整合为一个项目进行实施,建设规模应适度,项目内容应在实质上相互关联。

【问】如何安排PPP项目实施顺序?

【答】在明确PPP项目实施清单后,深入挖掘各项目收益点,对项目使用者付费占比情况进行初步估算,并合理设置项目回报机制。根据财金〔2019〕10号文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级财政承受能力情况和具体项目的回报机制,有序安排项目推进的先后顺序,从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方面考虑,原则上应优先安排纯使用者付费项目或使用者付费占比较高的项目。

【问】如何设置PPP项目核心边界?

【答】PPP项目的投资规模、合作年限、融资利率、合理回报率、风险分配等核心边界应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外部金融环境、政府治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实践中,实施机构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财务测算模型,准确预测项目收入和成本,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结合本级财政承受能力合理设置合作年限、融资利率、合理回报率等核心边界。

【问】如何设置PPP项目调整机制?

【答】PPP项目合作期限原则上在10-30年,因此项目受市场波动、政策影响、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保障项目的可执行性和机动性,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在项目包装过程中,重点需对物价、融资利率、最低使用量、超额收入、重大政策等因素变化的调整机制进行设置,在设置中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相关方的控制力、风险分配机制、调整补偿性等情况。

【问】如何搭建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答】PPP项目应根据财金〔2020〕13号文的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根据具体产出和运维内容,绩效目标应指向明确、量化可行,指标体系应完整细化、释义清晰、标准明确,操作流程应权责清晰、流程简便、便于监管。同时,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须符合按效付费的原则,将年度运营补贴支出应与当年项目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完全挂钩。

【问】如何合理安排PPP项目手续的办理?

【答】PPP项目的前期手续及土地供应一般由政府方负责,实操中因土地手续、建设手续未及时获取导致项目融资难以落地、部分建设内容无法完成、严重影响建设工期的情况较为常见。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在项目论证阶段即开展用地、规划、环评等相关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事宜,确保土地、规划、施工手续与建设进度相匹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