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召开
1月9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分析财政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常艳玲作工作报告,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明怀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财政部的大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以“1+5+6”工作思路为抓手,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推改革,有力服务和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过去一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凝聚奋斗合力,齐心攻坚克难,多项工作获得国务院和财政部表彰奖励,财政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学用贯通筑牢忠诚根基。全省财政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更加情感自发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贯穿到预算执行、政策落实、强化管理、推进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坚持综合施策,助力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预计全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400亿元。开展财政支持服务民营经济七大行动,梳理汇总78项财税政策编印成册,电子版在陕企通平台点击量超3.5万次;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授予采购合同金额402亿元,占合同总额的83.4%;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815亿元,有力保障全省645个项目建设;出台汽车、装备制造等5个行业奖补政策,加大头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争取到综合货运枢纽、普惠金融发展等17个重点项目;新设9只子基金,年度投资规模首次超过百亿元;全额弥补困难县区“三保”财力缺口,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达2637亿元,增长12.8%。三是强化资金统筹,重大战略得到有力保障。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发展36条财税措施,全力保障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紧盯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围绕制造业24条重点产业链,支持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改造升级;围绕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支持创建2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农业产业强镇;围绕文化旅游重点产业链,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26亿元,省级投入达到中央考核要求;持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全省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1605元,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部产粮大县;统筹资金177亿元支持秦岭、黄河生态保护和国土绿化。四是办好民生实事,三秦百姓福祉持续增进。用好用足就业补助资金,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和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足额保障生均经费,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建设;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基本医保政府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89元;支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一老一小”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3万户居民。五是化存量遏增量,政府债务底线不断筑牢。精心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统筹推进重点地区风险化解,统筹推进重点地区风险化解,稳妥防范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配合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六是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报请省政府出台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收入划分等4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增强了财政体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完善通用项目支出标准,推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建立了“统一模板+辅助系统+检查整改”新模式,预决算公开质效显著提升。建立了覆盖项目申报、执行监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全周期管理机制。加强财政管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省对市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向下传导压力,夯实工作责任。持续加强国资国企管理,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七是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夯实,干部作风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