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聚力赋能“千万工程” 精打细算打造示范样板
近年来,三原县财政局紧紧围绕中省市县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决策部署,立足财政职能,强化资金保障,精准施策发力,全力支持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取得扎实成效。目前,陵前柴家窑村、渠岸大村王村和西阳东寨村已成功获评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县域乡村面貌焕发新颜。
一、强化规划引领,保障科学布局。县财政局积极配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严格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着力支持立足各村自然禀赋、历史文脉和产业基础量身定制发展路径,确保财政投入精准对接6方面41项创建标准,将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关键指标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项目,明确支持重点与时限,为示范村建设提供清晰的“财政导航”。
二、整合资金资源,凝聚投入合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多渠道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改厕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持续加大向示范村的倾斜投放力度。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17万余元,专项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有效支撑了26公里路面硬化黑化、1216户卫生厕所改造、8.4公里污水管网铺设、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建设、429盏路灯安装以及200平方米广场、2510平方米绿化等项目建设,村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持续精准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升级温室大棚、扩建蔬菜种植基地,并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种养、探索农文旅融合等模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目前,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30万元,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三、聚焦内涵提升,助力宜居宜业。在支持“塑形”的同时,县财政局同样注重“铸魂”的投入保障。资金安排上,同步支持示范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公共服务优化完善,配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和村民生活品质。通过持续的财政投入和有效的资金监管,示范村村容村貌实现了从“整洁有序”到“特色鲜明”的跨越,村民满意度调查达96%以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