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财政支持打造“民生与生态”平衡样本
近年来,宝鸡市山区县野猪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已成为突出生态问题。麟游县、凤县、太白县等地频繁发生野猪破坏农作物事件,甚至威胁居民安全,群众反映强烈。为系统应对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宝鸡市财政局近期下达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专项经费179万元,用于支持各县区开展以野猪为主的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
此专项资金以“民生与生态双平衡”为目标,聚焦三大核心领域,推动猎捕、补偿与科技手段,构建系统性防控网络。一是推动专业化猎捕队伍建设。经费优先用于引入无人机技术开展野猪种群调控,显著提升单次作业效率。相比传统人工猎捕,无人机巡查覆盖范围更广、响应更快,目前已在麟游县、渭滨区等区域开展的无人机坠箭捕杀,此技术属全国首创,单次行动可减少大量人力成本,猎捕过程不会造成农作物损害,深受农民欢迎。二是推动多元化补偿机制构建。严格落实《陕西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近年兑付财政补偿资金12万元。同时在陇县、凤县、太白县等县区推行野生动物致害赔偿商业保险,2024年总保额达到4676万元,累计赔付74万元,覆盖农作物、经济林木及人身伤害损失,形成“财政 保险”双轨保障。三是推动科技防控手段应用。支持声光驱赶器、高强度禁兽围栏等设施普及,降低人兽冲突频率。不仅保护农田,还避免野生动物无谓伤亡,体现生态友好理念。
此次专项资金的下达,是宝鸡市财政系统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从被动补偿转向主动防控的重要标志,不仅切实减轻群众损失,更是生态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强化资金绩效管理,持续优化政策实施,推动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体系向智能化、长效化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有机统一,守护好群众的劳动成果和绿水青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