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四个着力”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近年来,渭南市融资平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融资平台还存在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等问题。为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渭南市财政局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切实守牢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底线。
一是着力夯实化债责任。召开全市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题会,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债务化解主体责任,明确融资平台退出任务和退出时限。指导各级各部门合理制定平台债务化解计划,建立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置换台账,摸清存量隐性债务的具体组成,制定切实可行的置换计划,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化解到期时间临近、债务成本高、涉及退出任务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
二是着力推进隐债清零。用足用活一揽子化债政策,统筹考虑2025年融资平台压降任务以及2028年以前到期隐性债务等情况,合理分配下达化债资金,完全覆盖38家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资金需求。精准调度库款,分批下达化债资金,督促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发挥化债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着力缓解偿债压力。积极争取债务风险化解储备金等,推动信用评级回升,进一步缓释平台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平台高息债务置换工作,推动贷款利率调降,有效节约利息支出,缓解各级债务压力。
四是着力强化风险管控。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印发全市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全市融资平台年度债务化解任务、平台数量压降计划,一企一策化解平台债务风险,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紧盯高风险地区融资平台风险,在对高风险县(市、区)债务风险实施严格管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和新增债务融资增速监管,要求资产负债率超过65%的融资平台,2年内将资产负债率降至65%以下,融资增速总体上不得超过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指导高风险县(市、区)认真制定分年降债计划,签订债务风险化解“责任书”,严格落实既定的分年度降债目标,确保债务规模债务率逐年下降,按期完成“双降”目标。2025年全市计划压降融资平台38家,压降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截至目前,今年需退出的38家融资平台已有26家提交退出申请,剩余12家预计9月底前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