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坚持“124”工作法 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安康市坚持“124”工作法 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时间: 2025-07-04 16:2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年来,安康市财政局坚持把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机制举措,全力筑牢兜实“三保”底线。
    一、围绕“一条主线”建机制,夯实市县“三保”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市基层“三保”工作部署,围绕机制建立这条主线,先后印发《安康市县区“三保”预算审核办法》《“三保”预算审核意见》《县区“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市级机关“过紧日子”评估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三保”预算编制、库款保障、监控管理、应急处置等机制,压实县区主体责任,落实市级帮扶(兜底)责任,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紧盯“两个重点”严把关,提高“三保”工作质效。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把握预算编制和支出压减两个重点,切实提高“三保”工作质效。一是精准编制“三保”预算,牢牢把握零基预算理念,严格预算编制审核,指导县(市、区)对照“三保”保障清单,精准足额编制“三保”预算。对县区“三保”支出预算、“三保”财力保障及收支平衡情况逐县审核并及时报请省财政厅批复,从源头上夯实“三保”编制基础,真正做到预算足额编制、资金不留缺口。二是严格压缩行政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定期对基层“三保”、库款管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等工作开展财会监督专项检查,督促县区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细,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
   三、聚焦“四点发力”强管理,防范化解“三保”风险。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从“三保”清单制定、库款调度、执行监控及绩效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细化“三保”清单,根据中省最新民生、工资保障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印发《安康市县区“三保”保障清单》,逐项明确保障范围和具体保障标准,确保基层“三保”执行科学合理。二是科学调度库款,市级财政每月定期测算分析县(市、区)库款需求,结合收支进度、保障水平等因素合理调度资金,确保工资性支出在每月15日前发放到位、县级库款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和运转支出需要。同时,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对确有困难的县区,通过分期分批次调度库款等方式,切实增强“三保”支付保障能力。三是强化执行监控,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县区“三保”预算执行进度、工资发放、库款保障水平等进行动态监控。对工资发放不及时、执行进度慢、库款水平低、“三保”保障存在风险的县区,实时进行预警提示并指导整改。四是严格绩效管理,从“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个维度推进绩效管理,大力压减低效无效支出安排,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切实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全力保障基层“三保”工作。
   截至6月底,全市“三保”预算执行122.1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4.5%。其中:“保工资”59.49亿元;“保运转”4.85亿元;“保基本民生”57.82亿元。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三保”保障有力有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