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加强信息化建设 助推财政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丹凤县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省市财政信息工作新要求,坚持“夯实基础、建强阵地,优化服务、筑牢防线”工作思路,严管理、强督查、提效能,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县财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夯实基础,筑牢财政网络安全防火墙。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单位为成员的财政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网络安全工作,防范化解风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财政网络安全、财政资金安全。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丹凤县财政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财政专网安全接入标准》《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12个。安装通软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落实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完善优化网络配置策略,通过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全方位跟踪监控网络安全运行。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丹凤县财政专网网络安全责任划分一览表,细化财政业务岗位职责权限,与全县316家预算单位签订“财政业务专网安全接入”、“预算单位电子印章安全使用”两个承诺书,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
二、加大投入,建立财政业务保障新引擎。一是新建高标准机房。结合办公场所搬迁和财政信息化建设要求,投资177万元,建成75㎡的数据专用机房及油机房、电机房、楼层交换机房等系列辅助设施,全县财政业务专网安全高效运行。二是建成规范化电教室。投资70万元,建成100㎡财政业务培训教室,配备国产化操作系统计算机57台,光纤接入式综合布线,为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培训及部门预算、决算、资产年报等各类财政业务搭建了平台,极大方便了业务工作开展。三是积极推进安可替代。全年采购国产化保密计算机68台,国产化替代率较上年提高30%。机房统一采购一体化华为品牌设备,配备华为超融合一体机2台,用于所有财政业务数据的迁移和存储备份,确保财政数据信息安全。
三、联动发力,构筑“一体化”系统运维新机制。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按照“市县共建”大运维模式,组建综合推进组、技术保障组、业务协调组和督导检查组,高效解决全县“预算管理一体化”各类问题,确保财政业务正常开展。二是拓宽运维渠道。编印业务操作流程28册,通过企业微信群、业务交流群、QQ群、推送市局录制视频教程等方式,指导预算单位全面掌握“一体化”系统操作应用。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先后派遣15名业务骨干外出学习、组织应用业务模块培训25次,举办“财政大讲堂”7期、邀请省市专家授课6场次,多措并举促进运维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全县“预算管理一体化”操作水平显著提高。
四、强化督查,守牢财政业务运行硬支撑。2023年起,坚持“三严查三规范三保障”,每年开展1次专项检查,一次“回头看”。一是财政专网“三严查”就是严查各预算单位接入专网终端是否实施物理隔离,严查专网是否存在串接篡用情况,严查是否安装指定专网杀毒软件。二是财政业务“三规范”就是指导预算单位规范财政业务岗位分离职责,规范终端用户强口令操作和电子印章准确使用,规范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基础设置。三是现场办公“三保障”就是现场解决本地连接线路和设备故障,保障终端网络正常运行;现场解决各单位财政业务的疑点和盲点,保障财政业务规范操作;现场解决系统报错问题,保障系统排查和隐患清零。2023年9月省财政厅在我县召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维专题调研现场会,2024年7月全市财政网信业务培训暨攻防演练现场观摩会在丹凤顺利举行。
五、推进改革,打造便民服务信息网。一是网上认证,实现遗属年检信息化。2024年,我县“北图云脸人脸识别认证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离休干部和遗属网上认证,解决了群众来回跑、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依托系统,停发未认证(死亡)待遇8人,追缴资金2.19万元。二是网上查询,实现工资管理透明化。通过“丹凤财政”微信公众号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查询线上服务,保障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网上缴费,实现医疗教育收费电子化。推行医疗教育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搭建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平台,高效推进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和电子化缴费改革,解决群众办事不便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