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四坚持四确保”全力支持“千万工程”建设

平利县“四坚持四确保”全力支持“千万工程”建设

时间: 2024-10-25 16:4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陕西平利县自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安排使用财政衔接资金7.3亿元,以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为重点,实施项目906个,为“千万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坚持促进乡村建设为“推手”,确保资金使用高效有力。资金安排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提升跟进、整体推动”,集中财力支持“千万工程”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强力推进富硒茶、绞股蓝、富硒粮油、中药材、生态猪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建设,目前全县建成茶园面积20万亩、绞股蓝5万亩、万亩茶叶基地镇8个、千亩茶叶专业村65个、茶叶加工厂265家、县外大中城市平利茶叶销售网点200余处,年产茶1.8万吨;规模养猪场42家;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中药材经营主体79家;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1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13个,家庭农场104家,专业合作社277家。“平利绞股蓝茶”“平利女娲茶”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平利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全国茶业百强县”和“重点产茶县域”称号。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千万工程”建设,推动老县、长安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3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完善、旧房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示范镇建设再添新彩,示范村建设各具特色,蒋家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马鞍山等5个村被命名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三是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脱贫户)”“园区 农户(脱贫户)”的模式,通过资源流转、劳务用工、产品回购、技术服务、投放生产资料、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措施,帮带农户实现稳定增收,紧紧把每个有劳动能力、资源和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脱贫户)镶嵌在产业增收链条,通过强产业扩就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坚持完善机制保障为“舵手”,确保资金使用科学精准。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夯实组织机制保障。一是科学决策。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决策、解决资金安排使用问题,科学有效决策项目精准实施,做到资金精细化管理。二是建章立制。资金运行依规照章管理,相继制定出台《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南》《平利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富硒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奖扶办法》《平利县山林经济发展奖扶办法》《平利县集中财力支持“千万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用严格规范的办法和制度把人管严、把钱管紧、把事管好。三是人才培养。注重专职人员培养和业务政策培训,突出年轻化、专业化,优先保障基层管理人员力量,为打通资金管理增效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人才保障。
  坚持加强监督管理为“抓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强化资金闭环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一是规范程序。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目标,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相关要求,从严执行“村级申报、镇级初审、主管部门审核、县领导小组审定”的入库程序,稳步推进项目库建设。二是全程监管。项目实施前组织专人实地勘察、制定项目规划;实施中开展抽查,对存在问题下发问题整改函,按要求整改到位;实施后联合验收,确保项目高质量产出。三是从严管护。先后制定《平利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平利县资产管理实施方案》等制度,落实责任、制度、资产、台账、管护五张清单,着力解决扶贫资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确保资产可持续发挥效益。
  坚持落实责任担当为“帮手”,确保资金使用有效到位。落实落细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确保资金使用切实发挥效益。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建立资金绩效管理责任清单,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主体责任落实到项目资金使用单位。二是强化第一责任。建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四级”台账,定期统计分析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建设滞后、资金支出慢的镇和部门及时督办,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镇和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提请县领导小组约谈提醒。三是强化监督责任。开展财政监督、部门联合专项督查和专项审计,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监督检查,严防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挥霍浪费及虚假招投标等违规违纪问题,有效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