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开展“三个年”活动 推动财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铜川市财政局按照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和全年工作安排,坚持将“三个年”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凝心聚力开展六个专项行动,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为牵引,聚焦财政收支、预算编制管理、财会监督、保障项目建设、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撸起袖子加油干,干部作风面貌焕然一新,思上思进思干氛围更加深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一季度,全市财政部门紧紧锚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坚持干字为先、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地落实,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7.8%,较预算序时进度超收6596万元,超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5.6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7.2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7%,为开好局起好步,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预算编制,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深入研判财政经济形势,面对可用财力减少、刚性支出增长等多重压力,牢牢拧紧预算编制管理“水龙头”,探索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大幅降低财政代编预算,推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今年市本级安排“三保”预算17.56亿元,较2022年增加2.09亿元,占市本级年初可用财力的78.3%,中省“三保”清单项目预算15.6亿元,保障率达到100%。对所有市级部门综合办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10%-15%的比例压减,节约资金4470万元。同时,核定预算单位资金总额,由预算单位根据各自年度工作计划将预算总额分解、细化到具体支出项目,促使部门履职更加精细。
三是加强财会监督,推动《意见》落地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财会监督的新定位、新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财会监督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全市财会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研判全市财会监督存在问题,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建立财审联动机制,围绕构筑立体监督格局、财会监督队伍建设、线上线下监督、财会监督结果运用,全面对标对表《意见》制定行动计划,强化氛围营造,切实维护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
四是保障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对上争取。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开展第二轮“财政政策进部门”大走访,积极协同部门跑部进厅,全力争取中省资金项目。截至目前,共争取24个项目,涉及资金10.05亿元。充分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牵头作用,指导督促相关区县和部门扎实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评审发行工作,项目质量及前期手续办理实现大幅提升。成功发行12个项目,涉及债券资金11.42亿元,全力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五是维护公平竞争,优化政采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级关于延续和优化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全市共落实各类退税减税降费1724万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围绕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政府采购投诉实现线上进行。加快政府采购预算支付进度,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预付款比例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40%,鼓励采购人压缩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履约验收和采购资金支付周期。截至目前,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累计实现交易1246笔2020.7万元;“政采贷”累计完成49笔8199.59万元。今年1-3月全市政府采购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金额2.04亿元。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
六是做实预算绩效,提升财政资金效益。修订印发《铜川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切实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持续深化评审方式创新,首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座谈会,着力营造信息公开透明、过程公众参与的评审环境,推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完成政府专项债券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58个,涉及资金61.83亿元。完成项目预决算评审41个,审减资金9500万元。审核市级预算绩效目标1045条,反馈督促修改完善部门预算绩效目标指标823条,推动财政资金精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