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六个注重”加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渭南市“六个注重”加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时间: 2022-11-09 11:2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渭南市财政局以“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全力推动,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注重“大绩效”,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全面梳理当前财政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突出“大绩效”理念,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明确五个方面26条措施,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思路,市县同步、协同发力、整体推进,努力做到“服务大局能力、重点工作成效、资金使用绩效、基础管理水平、干部综合素质”五个提升,全方位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注重“强基础”,构建“1+N”制度体系。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渭南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时限要求、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先后制定、修订了预算绩效目标、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进一步规范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形成了“1+N”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加快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注重“树导向”,严格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审签流程,依托OA系统和陕西财政云系统,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申请预算、资金文件会签和预算下达的前置条件,市级部门预算项目和执行中下达的项目支出全部编报绩效目标,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表随同预算一并批复、下达,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指导市级主管部门规范编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将15项重点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表作为市人大、市政协会议参阅文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绩效目标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相关性逐步提高,预算安排环节的绩效导向作用充分彰显。

注重“提质效”,强化支出绩效评价。一是扩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在组织市级主管部门对上年度财政专项资金和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将资金量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保障类、支持经济类等专项资金作为重点,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涉及资金和项目个数从2021年的17项增加到28项。同时,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的专业性、规范性,着力提高评价质量和效果。二是加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针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结合人大、审计监督反馈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调整分值权重,从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三个方面10项内容27个具体指标,对市级部门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名通报,促进部门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绩效意识。

注重“用结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加大反馈整改力度。及时将部门整体支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等反馈市级部门,督促和指导部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绩效约束机制。在年度预算编制中,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挂钩,强化正向激励作用,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为“优”的部门予以适当奖补。对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为“良”或“中”的,在督促整改的同时,及时调整完善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适当压减预算,进一步规范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注重“强意识”,创新宣传培训方式。一是设立宣传专栏。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和渭南日报设立“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信息专栏,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和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市县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营造浓厚氛围。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会计实务面对面”培训平台,采用“主题讲座+实务分析+现场答疑”形式,邀请专家开展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政策解读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实务操作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有力促进绩效管理业务水平提升。三是加大宣讲力度。将绩效管理政策作为“财政大讲堂”的重要内容,分期次分重点向全体财政干部解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同时,深入县市区开展政策宣讲,详细解读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政策理论和实务操作等,着力提升基层财政财务人员预算绩效管理业务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