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强化“五项措施” 破解“五大难题” 全力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延安样板”
近年来,延安市综改中心按照“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难”问题,强化五项措施,有力地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点,实现了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的发展壮大和村民的持续增收致富,为全市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一是精心评估选试点,较好地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试点村遴选的好坏直接关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败。为此,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立项竞争要求,严格执行“五步法”遴选识别程序,通过市、县(区)、镇三级实地调研考察摸清摸实遴选村相关信息,将地理位置好、产业优势好、经济基础好、领导班子好、村民愿望高、领导班子强的行政村筛选为试点村,并建立3至5年扶持村集体经济建设滚动项目库;同时对层层遴选出的试点村进行前期勘测、工程设计、投资评审等工作,为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坚强保障,有效了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
二是突出优势定规划,有效解决“发展什么和谁来发展”的问题。试点村能否立足自身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发展成效。在市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紧扣试点村优势资源,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外聘专业团队,就如何发挥当地区位资源优势,研究试点项目建什么、怎么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就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现状、前景和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论证,为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方案提供了坚实保证,有力解决了“发展什么和谁来发展”的问题。
三是加强领导夯责任,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谁来抓和谁来管”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和规划制定好后,谁来落实就成关键。为此,全市13个县(市、区)财政部门都成立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包抓镇、干部包抓村的工作机制,夯实了各自肩上的责任,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建设“谁来抓和谁来管”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在财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共实施村级集体试点项目65个,趟出了一条“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以强带弱、以富带贫、抱团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四是整合撬动聚合力,有力破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为此,延安市财政部门通过股权量化财政扶持资金,整合、撬动各类资源要素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发展壮大。宝塔区枣园村通过股权量化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整合撬动吸引各类资金600多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延川县杨家湾村以中省财政扶持资金为纽带,整合撬动各类资金8000余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宜川县辛户村以200万财政扶持资金为杠杆,整合撬动刘家桌等村入股1150万元投资果袋厂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五是规范管理稳运行,有力地解决了“谁来运营,谁享有收益”的问题。制度建设是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各县(市、区)把健全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完善修订了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股权分红、收支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严格界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责、利的关系,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有力保证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村集体收益的全民共享,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谁来运营,谁享有收益”的难题。